四步激活社会治理多元力量 | 专题(七)-5657威尼斯

5657威尼斯-8181801威尼斯    吉奥新闻    四步激活社会治理多元力量 | 专题(七)

 

 

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,“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,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”,要在城乡社区治理、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教育、自我监督,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。这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。

 

社区的事就是我的事,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。那么,如何构建政府、居民、社会多元共治、齐抓共管新格局?

 

上一期,武大吉奥分享了《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》。党建引领下如何做好多元共治、基层共建?您将在这一期找到答案。

 

 

01  基层社会治理力量有哪些?

 

激活基层活力,首先要明确多元力量有哪些。社会力量包括的范围很广,既有社会组织、企业,也有个人。目前在社会治理中活跃度较高、作用力较好的有:社区党委、社区工作站、社区居委会、业主委员会、物业管理企业、社会工作者、楼栋长联合会、社区基金会、民办非企业、志愿者等。

 

 

一般而言,居民委员会、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是社区治理的“三驾马车”。“三驾马车”并驾齐驱、共同发力,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。

 

 

02  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

 

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基层社会治理,要坚持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,理顺社区多元力量的职责和功能,引导居民、驻区单位、社会组织等参与建立社区议事制度。同时,搭建社区协商共治平台,统筹和管理社区资源,汇聚各方力量,协调多方利益,实现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,推进“三治融合”的善治体系建设。

 

 

组建业主委员会参与自治

 

在全社区各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,推进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制度,逐步实现居民自治网络、管理全覆盖。社区做好审核、监督,督促业委会履行自身职责,定期公示工作情况及财务状况等。

 

对于规模较小或无业主委员会的小区,推行社区与楼栋长联合治理模式。破解业委会启动难、筹备难、成立难、监管难“四大难题”,真正让全体业主说了算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
 

 

 

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

 

2017年,党中央国务院在《关于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意见》中,将“改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”列为“着力补齐城乡社区治理短板”的五项措施之一。自此,物业管理正式纳入社区治理。

 

物业管理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,具有精细化服务和专业化管理优势。一方面,物业公司长期与政府、协会、企业、业主、街道居委会等各方交流、协同工作,形成顺畅的沟通渠道,积累了宝贵经验;另一方面,物业与社区居民联系紧密,为广大业主创造美好生活环境、提供专业社区服务,帮助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烦心事、操心事、堵心事,是邻里乡亲的好管家。

 

群众有所呼,立法有所应。近期,深圳、北京、重庆等地物业管理条例相继实施,成都、广州等地将修订或制定物业管理条例提上日程,台州、西宁、九江、衡水等地也就本市物业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

 

 

 

拓展丰富社区自治项目

 

开展社区示范建设项目,需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重点,广泛收集居民需求,深入挖掘在地资源,寻求社区凝聚的切入点、着力点,推行社区分类治理。从而有步骤地落实社区内的城市建设、生态环境、创新创业、公共服务等,推动城市更新、空间创生、环境提升、功能植入、业态升级、文化营造,不断完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。

 

项目通过协商自治,让居民发自内心地关心、关注社区公共事务,比如垃圾分类、疫情防控等。认识到“这是我的社区、我的家园,在这里发生的事情都和我有关”,对社区有归属感和责任感,增强“社区人”意识。

 

 

 

 

孵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

 

培育孵化城乡社区类社会组织,服务民生、调解矛盾纠纷、参与基层治理。在场地、人才、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,健全委托专业机构运营与社区自主运营并行、公益服务与商业服务结合、公共效益与经济利益兼顾的管理运营模式,让更多民办非企业、社会团体、基金会等公益性组织参与进来。

 

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,通过公共服务项目外包形式,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覆盖面,使社会组织真正“活”起来、“动”起来、“转”起来。

 

 

03  总结: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

 

人民群众才是最大的靠山,是力量之源。基层治理要牢牢扭住群众路线这个“牛鼻子”,聚焦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,不断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功夫:办好群众事,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;讲好群众话,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;交好群众“心”,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。

 

 

04  路径:基层有需求,技术有革新

 

现代化社会到来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态、民生等社会事务日益繁杂。依托“互联网 群众路线”治理模式,能更好地支撑政府让渡、放权,实现基层多元协商共治。

 

首先,将各领域“条数据”封装成“块数据”,完成社会治理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合。其次,提供直接、快捷的参与和监督渠道,将社区服务通过手机app、微信小程序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传递到每家每户每个人。最后,建立共建积分制度,重构社会信任体系,打通家园超市积分、城市居住证积分和个人信用积分,引导基层组织、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。

 

 

 

关于高科技赋能那些事儿,下一期将继续解锁,敬请关注!

 

【下期预告】

系列八:解锁!科技赋能基层社会治理

 

 

2020年6月1日 11:47
网站地图